loader image
新竹教區歡迎您
新竹教區公開表揚十六位可敬逝者
鼓勵信友為其多加奉獻祈禱

2025-07-16

為慶祝2025年禧年,新竹教區特別選定了十六位生前全心全力於福傳的可敬逝者,在6月28日為他們奉獻特別彌撒並明令表揚,以紀念其畢生為天主教會的奉獻及功勞,並鼓舞全體天主子民效法其立下之善表。儀式中李克勉主教親自頒授表揚狀給予修會及家屬代表,感謝其先人對於天主教會的奉獻。

本次獲公開表揚的可敬逝者為:藍總主教澤民、費主教濟時、唐主教汝琪、巴神父義慈、耿神父文良、葉神父由根、趙蒙席一舟、張蒙席耀先、露格修女、冀修女瑞芝、汪爵士甲一、徐永達暨陳瑞嫦伉儷、林游姊妹來有、葉弟兄文祥、張弟兄坤德等十六人。表揚中特別強調,天主教會自主耶穌基督所親自設立,又經宗徒代代傳下,長久以來十分重視聖德的承續。本次獲表揚的可敬逝者,他們畢生辛勤於天主教會事業,不畏艱苦地實踐福傳,行為足以為信仰的楷模。也希望藉著這次表揚,讓更多的天主子民認識到前輩們的奉獻事蹟,為他們多多奉獻祈禱,以鼓勵更多人攜手朝向成德成聖之路邁進,光榮至聖的天主父。

十六位可敬逝者的事蹟分述如下:

桃園開教的先鋒:藍總主教澤民

1901年5月17日出生/1926年8月8日晉鐸/1976年2月20日蒙召

藍總主教澤民,義大利比耶拉省羅波洛市人,方濟各會士。25歲晉鐸後直赴長沙傳教,1938年出面處理長沙文夕大火救災及善後,1946年獲任長沙總教區主教。1952年藍總主教被逐出中國大陸後展轉抵達桃園,號召過去在東方有傳教經驗之義大利籍傳教弟兄們一同前來,努力為主開墾新園地。藍總主教克勤克儉,努力籌建桃園地區教堂,舉行陣容盛大的聖母像遊行,令地方耳目一新。藍總主教不以現有傳教成果自滿,總以「我還有別的羊」(若十16)期許自己,努力向國外募款以建設臺灣教會。其遍訪桃園,廣覓適合設堂傳教的地點。經其努力,1960年代時桃園已有大小聖堂二十四座,將天主的地上神國,推向更大空間。

新竹開教的先鋒:費主教濟時

1911年8月31日出生/1945年5月19日晉鐸/1996年8月17日蒙召

費主教濟時,美國加州舊金山市人,耶穌會士,1945年晉鐸後至蘇北傳教,1951 年獲任揚州監牧主教。1952年被逐出中國大陸,至新竹後視其地如新家,努力建設及傳教。費主教致力於新竹建設大教堂,自募款、設計、監造及監督工作,親力親為。1958年北大天主堂祝聖落成,1961年新竹教區成立,成為主教座堂。費主教後帶領耶穌會會士深入九讚頭、北埔、五峰、秀巒、田埔等山區,持續傳教。1960 年費主教參加輔仁大學復校,並在新竹創辦天主教曙光小學,令教會教育事業成長茁壯。

苗栗開教的先鋒:唐主教汝琪

1903年1月13日出生/1929年1月27日晉鐸/1988年2月5日蒙召

唐主教汝琪,美國麻州新百福市人,瑪利諾會士。1929年晉鐸後旋往廣東省嘉應傳教,1939年獲任成為梧州宗座代牧,領銜克里特島塞提亞主教。1955年6月10日,唐主教雖歷經折磨堅持不退讓,終被迫離開中國大陸,為最後一位離開廣西之天主教外籍神職。1956年唐主教抵苗栗縣,籌畫由本國籍修女組成之天主教修女會,定名「耶穌瑪利亞聖心修女會」,1968年8月修女院竣工啟用,唐主教一面培訓修女,一面向外拓展服務工作,強化教會在苗栗地區福傳力量。1987年12月唐主教返美治療癌症,1988年2月5日蒙召後依唐主教遺願,安葬苗栗頭屋鄉聖心修女院。

泰雅文化及語言的保存者:巴神父義慈

1935年11月27日出生/1962年7月1日晉鐸/2020年10月31日蒙召

巴神父義慈,義大利阿普利亞大區巴里市人,方濟會士。1963年與藍澤民總主教一同抵台,長期在復興鄉山區宣教服務,視復興鄉為第二故鄉。鑒於無文字即無法保存文化,巴神父致力將聖經譯為泰雅語,編寫泰雅語字母教材,對泰雅族文化保存及傳承,付出不遺餘力。巴神父不但為泰雅族人開啟天主信、望、愛福音之路,關懷部落鰥寡孤獨弱勢,同時輔導及增進部落生計及福利。2009年巴神父因病返義後,仍時常返臺推動福傳工作。巴神父因保存泰雅族文化有功,曾獲頒「復興鄉榮譽鄉民」及「桃園縣第一屆桃園奉獻獎」等獎項,深獲各界推崇及敬愛。

盡心聖召陪伴培育的長者:耿神父文良

1918年4月18日出生/1946年12月17日晉鐸/2010年7月28日蒙召

耿神父文良,河北深縣人,出生於天主教家庭,其兄耿介亦為神父。耿神父1946年於羅馬晉鐸,長年於傳信大學祕書處工作。1960年耿神父赴智利聖地牙哥傳教,1962年來臺出任桃園成功路聖母聖心堂主任司鐸。耿神父到任後,鑒於缺乏福傳人手,遂號召海外之原獻縣教區神父同來開拓。又為號召興學,耿神父捐出長年海外工作之存款為建校基金,促成1965年振聲中學成立,耿神父出任學校常務董事及董事長,全心推動天主教教育。後聖母聖心堂發展快速,耿神父再捐畢生積蓄擴建。耿神父始終秉持神貧,格外重視推動聖召,讓服務的堂區不但結出豐碩的聖召果實,每日並為本地聖召祈禱,數十年從不中斷。

身心障礙者的父親及摯友:葉神父由根

1911年8月18日出生/1942年5月31日晉鐸/2009年3月17日蒙召

葉神父由根,奧匈帝國高溪樹城人,匈牙利裔耶穌會士。葉神父年輕時習醫,1935年應耶穌會招募至河北省大名傳福音,1942年於徐家匯晉鐸。二次大戰及國共內戰期間,葉神父得紅十字會協助,於河南長垣等地開辦醫院,濟世救人。1955年歷經2年勞改後,葉神父離開中國大陸抵臺,先於嘉義沿海偏鄉繼續其醫療傳教事業。葉神父見當時智障孩童流浪街頭無人聞問,隨即於1975年任水源街聖若瑟堂主任時創辦仁愛啟智中心。1983年又於關西設仁愛啟智華光分部,後為財團法人私立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。因對智能障礙兒童福利厥功甚偉,1991年葉神父獲好人好事代表最高榮譽八德獎,1997年獲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。

華人教會的禮儀泰斗:趙蒙席一舟

1927年10月25日出生/1955年4月17日晉鐸/2015年12月17日蒙召

趙神父一舟,河北深縣人。梵二後禮儀更新及本地化為首務,趙神父每日於其斗室勤奮不休,孜孜矻矻翻譯及編定基本禮儀用書,以供全球華語教會使用。彼時禮儀聖事書籍匱乏,趙神父遂自力編著,完成大量禮儀聖事書籍。趙神父文筆洗鍊,流暢順達,讀者咸稱易讀好用,對推動天主教信仰普及,大有助益。趙神父著書外亦教書,桃李滿天下,門生於各地開枝散葉,努力從事牧靈及福傳。趙神父屆齡自學校退休後,依然繼續投身編纂禮儀用書及祈禱文,其畢身奉獻禮儀更新,鞠躬盡瘁。

謹守職責 忠心為主:張蒙席耀先

1928年5月11日出生/1955年12月21日晉鐸/2012年9月22日蒙召

張神父耀先,河南唐河縣人,1950年負笈羅馬,先後獲神學哲學雙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,1955年於羅馬晉鐸,後應聘至香港修院擔任副院長。張神父1972年應杜寶晉主教之邀來臺,長期擔任新竹教區祕書長及多項教區要職。兩岸開放後,張神父不忘於困難地區傳教,探親時勤於往訪故鄉各個家庭,歷年來為逾150人付洗。張神父一生特別敬禮聖母,在教區積極推展玫瑰十字軍及萬國聖母運動。其學養豐厚,嚴於律己卻寬以待人,深受神長器重,以及神職弟兄與教友之愛戴。病篤時張神父不忘引用達味知過悔改之精神,鼓勵教友效法聖人脫離罪惡,必得天主寬恕。

德來小妹妹會在臺復會之母:露格修女

1909年9月11日出生/法國里昂聖洗/2009年3月29日蒙召

露格修女,法國里昂人,德來小妺妺會修女。因護理專業,1932年經神師推薦,僅帶法華辭典便前來河北安國縣投效雷鳴遠神父,發願後冒戰火穿梭前線救護傷兵,牧靈足跡遍中國南北五省。1951年因共黨排外暫時返法,1952年得教會國際友人相助,抵臺於新莊開辦鳴遠診所,並規畫恢復會院。1956年得教廷同意,德來會院在臺成立。1958年應藍澤民總主教之邀,協助桃園聖母聖心堂傳教,同時興建初學院及會院,由修女任院長及初學導師二十餘年。1961年開辦德來幼稚園,開拓新竹、嘉義及越南福傳。露格修女為德來小妹妹會在臺復會之母,特別關心修會發展及福傳,關愛修女及窮人,收容孤兒和孤獨老人,並栽培女青年就學。晚年雖體力漸弱,其祈禱未曾中斷,又常以書信鼓勵他人,為主做工,直至百歲蒙召。

耶穌聖心烏蘇拉會在臺復會之母:冀修女瑞芝

1898年4月28日出生/義大利米蘭聖洗/1989年2月25日蒙召

冀瑞芝修女,義大利米蘭市人,耶穌聖心烏蘇拉傳教修女會修女,出身當地顯貴教友家庭,完成數理學位後一心修道,加入修女會後先於修會在義大利之女子高中任教,期間數度請求前往中國傳教,1932年長上允其至修會在安徽蚌埠之崇正女子高中任教,後又擔任會院理家姆姆,深得眾人愛戴。共黨排外時,修女堅持繼續傳教、教育、輔導就業及收容孤兒等工作,直至1951年被迫離境,展轉香港及日本時,仍一心願為華人服務,終於1958年抵臺,隨即著手在臺復會,努力培育聖召,為天主增添工人。冀瑞芝修女畢生純樸虔誠,聰敏勤儉,謹守會規並英明果斷,以謙遜克己之道愛主愛人,堪為修女典範。

哪裡有需要,哪裡就有我:汪爵士甲一(依納爵)

1935年5月9日出生/1957年7月9日聖洗/2019年4月22日蒙召

汪弟兄甲一畢生奉獻教育志業,於天主教教育園地辛勤耕耘四十載。師大畢業後,汪爵士先後投身內思高工與磐石中學,歷任教師、主任及校長職務,以深厚教育理念與卓越領導才能,作育無數優秀人才。汪弟兄卸任磐石中學職務後,又接任教區附設長安老人養護中心主任,任內致力改善硬體,完善服務。汪弟兄亦為基督活力運動重要推手,歷任該運動全國主委、主委及新竹分會主任,以自身見證,帶動眾人活出基督精神。面對各種挑戰,汪弟兄總以「哪裡有需要,哪裡就有我」之態度,毫無怨言全心投入。1994年其獲教廷冊封為聖思維爵士,2001年更獲教育部頒發資深優良教師至善獎,以表彰其在教育領域的長期貢獻與非凡成就。

一生「分享愛」:徐永達暨陳瑞嫦伉儷(伯多祿/岡蒂達)

1931年3月23日/1935年10月21日出生;臺中清水堂/竹東無玷之母堂聖洗;2018年4月10日/2024年3月19日蒙召

徐弟兄永達因國共戰爭隻身來臺,肺疾臥床軍醫院時,同室病友對其照料有加,問其原因,病友答以分享天主之愛。徐弟兄聽聞後大受感動,後領洗進教,終生奉行「分享愛」精神。陳瑞嫦姐妹幼年篤於聆聽道理,二人承主安排,結為連理,共同投身教會福傳工作。徐弟兄任教區傳協會主席時,特別重視聖體遊行,並對推動義務使徒班不遺餘力,受封聖墓騎士團爵士。同為騎士之陳姐妹除擔任義務使徒班課程聖歌司琴,亦熱心聖母軍及玫瑰經工作,推動社區祈禱會。徐弟兄供職郵局多年,因優異表現得兩位蔣總統召見。其病倒後,依舊勤於為病患奉獻虔敬祈禱,祈眾人享天主垂顧,重獲健康。

全心愛耶穌 歡樂分予人:林游姊妹來有(瑪利亞)

1926年8月30日出生/1959年3月28日聖洗/2015年10月17日蒙召

林游姊妹為藍澤民總主教旗下教友傳道員之一,長年負責彌撒前臺語領經祈禱。德來小妹妹修女會於桃園設立初期時,林游姊妹主動關懷修女們生活,互動密切。1964年時林游姊妹並負責協助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來台安頓等事宜。林游姊妹於1973年完成嘉義崇仁護校舉辦之基督活力女第二十屆實習班後,更熱心從事教會服務及福傳工作,擔任堂區婦女會長,舉凡堂區之禮儀、避靜、勵志會、聖堂插花、朝聖活動、教友喪家殯葬事宜,無一不積極參與,貢獻一已之力,分享傳教熱火。

燃燒熱火 同力福傳:葉弟兄文祥(若翰)

1962年1月1日出生/1962年1月7日聖洗/2011年12月29日蒙召

葉弟兄文祥出生苗栗教友家庭,家庭信仰虔敬,幼年在苗栗總鐸區公館天主堂領洗。葉弟兄自幼勤於聖事及敬禮,始終保持信仰熱誠,其上有哥哥下有三位妹妹,成長過程中彼此陪伴,熱心參與本堂及鐸區各項活動,堅定信仰之路。葉弟兄之胞兄葉元良,後亦入加爾默羅會,成為聖衣會神父。葉弟兄退伍後與黃姊妺碧貞於本堂完成婚配,育有三子,現均入社會工作。耳濡目染下,其子同樣投身本堂事務,積極參與福傳工作。葉弟兄因福傳熱火及才能,返鄉後擔任苗栗總鐸區傳道員牧靈組組長。其在傳教工作上總是全力以赴,並著重相互協調及溝通,與眾人戮力同進,力求為主基督完成各項工作。葉弟兄並樂於分享信仰,尤重青年福傳工作,為教會福傳立下善表。

信賴為福傳之本:張弟兄坤德(文生)

1940年1月20日出生/彰化羅厝堂聖洗/2017年2月8日蒙召

張弟兄坤德自幼領洗,年輕時曾嚮往聖召之路,惟因母親不同意而作罷。張弟兄雖因生活之故數次喬遷,但每到一新環境,便先尋聖堂,並迅速投入堂區福傳工作。其對於堂區工作,無不盡心竭力,全力以赴,務求圓滿達成任務,故甚得眾人認同,並賦予更重要職責。張弟兄與人相處熱心誠懇,更以誠信為本,受眾人認同信賴。每年本堂舉辦聯合暑期生活營,張弟兄均義不容辭,擔起掌廚之重任,為大家服務,其廚藝頗受好評。張弟兄一生熱愛天主,為主基督工作時盡心盡力。其又愛人如己,數十年如一日,堪為基督徒之模範。

更新日期:2025/07/16